fbpx

宜蘭/ 遇見,稻草人的溫柔守衛

對我們這一代許多孩子來說,城市是現實生活,鄉間風景幾乎只存在故事和想像之中。偶爾看見稻田,可能是從南來北往的列車車窗觀望;稻草人最鮮活的形象,也許來自西方童話《綠野仙蹤》裡的想像延伸…

2011年五月,那時我們剛創業、開店不久,對創業的浪漫想像很快就消磨殆盡,每天有永遠做不完的雜務瑣事等著我們處理。

可能上一刻正在寫商務郵件、下一刻就要去店門口阻止別人亂停車;一邊構思全新的設計產品,一邊要提醒自己不要忘記某個通路會議。而且當時的我們還不懂安排固定休假,事情雜亂而緊湊地填滿每日生活,身心很快地就累積到一定的困乏程度。

此時,一位家鄉在宜蘭羅東的朋友再度來問道:「你們到底什麼時候要跟我去宜蘭?」

這趟行程我們其實已經因為忙碌而推延了數次;但當朋友再來詢問時,我們的內心突然湧現一股渴望;曾經聽她說過無數次關於宜蘭的事物:她位於羅東鎮上的家、旁邊是枝葉茂密的羅東運動公園、夜市裡的排隊美食多又多,而如果我們喜歡看設計,還可以去尋訪「田中央」的建築…

「田中央?」這是我最喜歡的建築工作室之一,接著一股想看看稻田、想親近真正土地的衝動油然而生。

「現在的宜蘭,田是綠色的嗎?」

「當然,現在可是春天呢。」

「那我們…去宜蘭看看稻田吧?」有人提議,立刻得到附和;於是很快地安排了兩天一夜的小假期,出發去追尋印象中的綠色稻浪。

蘭陽平原到了春天就是一片綠油油秧苗的景象。

我們開車穿梭在宜蘭的道路上,路的兩旁盡是綠波搖曳;看慣了城市裡擁擠的垂直線條、總是籠罩著霧灰的色彩,眼前倏然開闊的綠色平原風景,對我們而言似乎耀眼地有些超現實。

車子為了等紅燈停下來,我們定睛一看發現稻田裡竟然站著幾個穿著花俏的稻草人。

「現在還有稻草人嗎?」

「喔!你們在這個時間來才看的到,」帶路的宜蘭朋友笑著說:「鄉土作家黃春明老師是宜蘭人嘛,他今年發起這項活動,讓宜蘭的民眾認領稻草人,穿上自己家的衣服,然後插在宜蘭各處的土地上。就算沒有稻田的地方,也有可能會出現稻草人喏!」

好棒的點子!由一位鄉土作家所發起、在地居民集體進行的創作活動,令人油然升起一股對於土地的認同感。

也許我們原來對現代農田的印象並沒有錯,稻草人應該已經很少出現在田裡擔負著驅趕禽鳥的任務,因此乍見它佇立田中的影像才會令人這麼驚訝;然而在根深柢固的印象裡,稻草人仍象徵著捍衛土地、代表著農田守護者的角色。

只是,如果這些稻草人們不再需要守護稻子了,那它們守護的是什麼呢?

想起黃春明老師那本可愛的繪本「小麻雀‧稻草人」。

本來故事裡的稻草人是用來趕麻雀的,但沒想到麻雀說服了稻草人,如果平常沒有麻雀幫稻子吃吃蟲、沒有麻雀為稻田帶來生氣,稻田也不會是這樣豐收的稻田,而且麻雀吃的稻米也不多,一點點就夠了。故事中的稻草人聰明又明理,於是他答應麻雀可以待在田裡,並且在人類接近時提醒牠們。

故事的結局十分美好,人類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依然豐收、小麻雀吃飽飽、充滿智慧的稻草人,則持續擔任著真正意義上的「稻田守護者」的角色。

這個故事中很清楚地傳遞了「生命和諧、土地共生」的概念;稻草人的角色作為與人類的對比,他願意傾聽同一片土地上其他的聲音,並且透過理解與智慧,確保他所佇立的這片土地,每個生命都和諧滿足。

我們只是剛巧在這樣的時節路經蘭陽平原,因為遇見稻草人的驚喜而兀自雀躍。

稻草人們穿上在地居民的衣服,站立在宜蘭各處包括田間、路邊、池塘、室內建築裡…,這些可能從來不曾出現稻草人的地方。人們透過樹立稻草人的行動,重新找回與土地的互動記憶。

然而隱含在稻草人俏皮笑容裡的,可能是某種我們人類並不知情、溫柔而充滿智慧的,關於現代人與土地情感的守衛精神。

——本文同步節錄於印花樂著作《印花樂:手印花布與生活本子》(2014, 自由之丘出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