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bpx

嘉義/ 翻過青春記憶的篇章

這裡是一切的起點,無論是人與人的緣份、創作的啟蒙、或是人格特質的養成…,如果不是因為嘉義,這一切也許都不會發生。

「我們是嘉義高中美術班的同學喔!」

三個高中好友共組品牌的故事,總是引起好奇。

「所以,妳們都是嘉義人嗎?」

「不是喔…只有一個是嘉義人,還有一個彰化人、一個台北人。只是,我們都剛好在那段期間跑到嘉義去念書而已。」我們總是笑嘻嘻地說,並且等著接下來必然發出的驚訝。

「為什麼是嘉義?!」

「因為,那裏有一個很好的美術班啊,呵呵呵…」每次講完這句話都會忍不自己笑得前俯後仰,覺得這麼吹捧自己的母校是不是有點厚臉皮,但事實上即使過了這麼多年,談起自己畢業的學校、那座滋養我們青春歲月的可愛城市,內心還是會滿溢愉快與驕傲之情。

當時的高中美術班必須通過各校獨立招生,同一個班級內,可能會容納來自各地的學生;所以這裡可說是我們的起始之地,雖然當時完全想像不到,在這群同學中,可能會遇見未來對自己如此重要的工作夥伴。

當時班上同學也喜歡一起旅行;印象最深刻的是阿里山班遊──身為嘉義高中的學生,選擇阿里山成為班際旅行的地點似乎是理所當然之事──出遊的記憶大部分雖已模糊,然而少數吉光片羽仍留存在腦中,每當回憶掠過便兀自閃耀。

畢竟是個連數位相機尚未開始流行的時代,當時的影像記錄仰賴班上少數幾個有底片相機的同學,一本洗出的相簿全班傳閱,在相簿上勾選自己想要的加洗照片。當年那些實體照片隨著往後幾年的多次搬遷,早已不知散落何方,如今所描述的少年時期嘉義之景,都是腦海中的映像。

眼睛是照相機、視網膜是底片,沖洗在腦中的相紙上,從此收進記憶的相本裡;每次觀看總會覺得多幾張、少幾張,但甘美的滋味卻是年年益發香醇。

2012年,高中畢業八年後,我們相約再度回去拜訪母校嘉義高中。

嘉義高中是一所創立於日治時期的老學校,位於緩坡上,校地範圍廣大、到處種滿植物,環境很優美;最具代表性的是學校中庭裡的幾棵巨大雨豆樹,據說是當年日本人將樹種從南美引進台灣後種植的,原就是生於濕熱多雨國家的植物,在南台灣自是適應良好。學校裡的雨豆枝葉茂密、形成中庭裡的綠色天蓬;雨豆的細葉點點從天而降的景色,即使過了這麼多年,再看還是記憶裡那幅風景。

我們以為十年改變了很多事,但對大樹而言,十年僅是一瞬罷了。

學校附近有間餵養了無數嘉中學子的「簡單雞肉飯」,那是我們熱切懷念的青春滋味,只記得當年是一間又小又窄的餐館,豈料這回再訪,它已經搬到對面變成了一間新穎漂亮的大餐廳,招牌還是掛著「簡單雞肉飯」。我們原本有些擔心,很多老店經過這麼一更新往往會面目全非,但令人驚喜的是這裡不但滋味沒變、價格也和當年一模一樣!無論這十年來的物價如何飛漲,這裡的簡單飯菜,還是負責任地餵飽飢餓高中生們的胃袋與心靈。

但也並非什麼都是沒變的。

走下校門前的坡道前往市區,原本坡道末端連著一片眷村巷弄,高中時期也是少不了在這裡穿梭覓食,但如今一整片的眷村屋頂不復存在,不知何時全面剷除成為光禿的停車場。平坦的柏油地在烈日底下熱氣蒸騰,都市面貌變遷的箇中眉角我們永遠無法參透,只能選擇轉頭不去看它。

幸好,有些變化還是會令人感到振奮。我們此行順道拜訪了一位在社運界與藝文界長期耕耘的余國信學長;學長憑著滿腔熱血與理想,在約十年前創辦了獨立書店「洪雅書房」,做為他從事社會運動與理念傳播的基地;但我們此行未拜訪洪雅,而是去了學長所經營的另一個空間「玉山旅社咖啡」。二○○九年,學長因為不捨這棟位於阿里山腳下、舊北門驛站旁,充滿歷史底蘊的美麗木造老旅社,面臨被拆除的命運,而決定接手修復、管理,有著斑駁老靈魂與無數鐵道旅人故事的玉山旅社,得以於今日重新開張。

旅社如今是以咖啡館結合背包客棧的模式經營著;我們到的當天,身形瘦削的余國信學長從吧台裡走出來,以獨有的開朗姿態、與充滿鄉土味的幽默風度迎接我們;儘管在這之前還是素未謀面的學長,但彼此接近的理念、以及同為嘉義子弟的脈絡相連,聽他說著關於玉山旅社、關於嘉義的故事,終於有種睽違多年、再度與這片土地踏實相連的感覺。

稍晚告別學長、步出旅社,心情有點複雜;一座城市的舊記憶,有人堅決抹除、有人拚命保留,孰是孰非的價值似乎不是當下的我們能夠論斷;但面對歷史與土地,我們的態度難道不該更為謙和、更為溫柔以待嗎…

但平心而論,嘉義都市化的速度比起台灣其他城市,確實是要慢了多。如今整座城市仍參差錯落著許多日治時期的木造屋舍、眷村、五六○年代的老公寓…每一種建築樣式,都記錄著台灣歷史變遷的痕跡。也因為嘉義是座小城,所以整個市區繞一繞,台灣近代史大概都能快速地從建築上讀出來。

隔了多年重返故地令人較感驚艷的,倒是因為發現在一些舊建築裡,紛紛開了許多獨具風格的新店面;餐廳、咖啡館、甜點店…台灣這幾年的老屋改造風潮,也吹進了嘉義,為我們的嘉義記憶翻過了新的一頁,很多地方,真的和記憶裡都不太一樣了。

下一次再回到嘉義重聚,不知那頁記憶之書會是什麼樣貌,又會是何時了…

 ——本文同步節錄於印花樂著作《印花樂:手印花布與生活本子》(2014, 自由之丘出版)